讓奇摩站成為TVBS

 盧大為在1998年的時候,他對我的指示是要在這一年讓奇摩站變成跟TVBS一樣。這不只是因為李平的老婆在TVBS當廣告AE因此李平常以TVBS的經營策略做為圭臬講給盧大為聽,像台灣優先的概念就是李平講給盧大為聽的觀念。我的解讀是要讓奇摩站成為台灣網際網路的代名辭,像TVBS在當時的台灣就是有線電視的代名辭。

如果要讓奇摩跟TVBS一樣那就要先探索TVBS是怎麼樣成為台灣有線電視代名辭的,大家都知道TVBS是第一個在台灣提供24小時專業新聞台的公司,當時邱復生大手筆買了三十多台的SNG車,還挖了無線電視台的主播來掌TVBS新聞台的兵符,但是當時很多媒體學者都批評TVBS搞新聞的方法不對,因為洒狗血嘛。當時TVBS最多只是有線電視新聞台的代名辭,事實上邱復生也把做一個台灣CNN當成重要的目標,當時在香港就是中天頻道嘛!一直到TVBS把李濤找來並且主持了「2100全民開講」讓TVBS不只是有線電視新聞台代名辭,而還是有線電視代名辭。

    因為每天都找了很多的民意代表、學者、專家,在八點檔的時候上電視討論當天最熱的話題,尤其在選戰前後的日子裡,誰能在八點檔炒熱八點檔時段搶多數觀眾八點檔的目光,基本上來講那個頻道就可以說是電視業的代名辭,TVBS在有線電視業的代名辭也是這樣子得來的,這些被邀請的民意代表、學者、專家都願意上TVBS的螢幕,代表TVBS有公信力,自然TVBS就贏得知識界的肯定。

    同樣的奇摩站想要讓自己跟TVBS一樣成為網際網路的代名辭,自然不能讓奇摩站只是一個網路上的品牌而已,他必須出現在很多實體的通路上,從我一剛到奇摩站就開始利用奇摩站本身的優勢,創造奇摩在網路以外的品牌形象,比如說因為軍火教父的關係,奇摩上了中時晚報的頭條新聞,在過去上晚報頭條新聞的多是政治經濟方面的人物及話題,要怎麼樣讓品牌成為主流,就是要讓這個品牌跟主流靠攏,在當時的台灣網路界真正有這樣意識的網站經營者並不多,多數網路經營者純粹只是想把他的網站當網站來行銷。

    正因為如此也有了商業周刊的標題「三個月的奇摩打敗三年的蕃薯藤」,蕃薯藤並不太重視自己品牌形象的延伸性,雖然它對台灣早期網際網路社會有重大貢獻,然而因為商業化的速度太慢,錯失了持續維持優勢的機會。

    就像我到奇摩見到盧大為第一次說的話:「如果你要把這個網站當媒體來經營,你就不能再把自己看做是資訊人,而是要把自己當成是媒體人。」到底什麼是媒體,如果印在紙張發行量很大就算媒體的話,那麼廣告傳單、檳榔盒都算媒體囉,事實不然,媒體是要能產生力量、發生影響、帶動風潮,所以廣告傳單跟檳榔盒不是媒體。

    電視機、電腦、影音播放軟體算不算媒體,它們只是媒體工具,不是媒體。頻道、頻率、IP、網址算不算媒體,也不算,它們只是信息通路。因為他們還不構成能夠產生力量、發生影響、帶動風潮的特性,當時的TVBS就可以算是媒體了、「2100全民開講」也算媒體、聯合報民意論壇也算媒體。

    很多人都說網路是媒體,如果奇摩站是媒體就必須應該是一個有想法、有個性、有主張的媒體,很多人在當時並不知道如何塑造一個網站的媒體個性,這個觀念我執奇摩行銷兵符時有將這個想法提供給盧大為做參考,我相信他有把這個想法聽進去並切實執行,因為他在做媒體人。

1998年的228奇摩突破了50萬人拜訪的記錄,而達到536,859。距奇摩站開站日1997年8月5號僅6個多月。2月28日當天,不含股市及搜尋的總鍵閱率是8,959,579。股市及搜尋也於當天分別突破單日120,000及140,000人次的查尋紀錄。

盧大為說:「雖然國內沒有正式的網站稽核制度或單位, 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奇摩已是全台灣流量最大的站台。奇摩站的快速成長,是我們始料所未及的。因此,雖然我們不斷的擴充設備,並已挹注了上千萬的資金,仍不敷網友的需求,而偶有當機的狀況。尤其在新闢股市及導覽的服務後,情況更為明顯,在此請各位見諒。我們已在快速採購設備中,相信在短期內此問題會解決,請各位耐心等待。50萬代表一個新的里程碑,奇摩站未來將一本新奇、摩登的創站精神,不斷提供新的內容以為全國的網友服務。」

很可惜的新的雅虎奇摩廣告把那些上網的人都弄得很無俚頭,難道奇摩的網友都是那麼瘋癲嗎?想必這是請廣告公司提案提出的餿主意,我倒是覺得奇摩所有的網友應該好好就這樣的廣告訴求提出抗議才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奇摩站」

李平

奇摩站的誕生